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心理学,蔡格尼克记忆效应

习安心理
2020-07-14

你有没有过以下的体验:

在工作学习的时候,一件事(或者一个知识点)还没有处理完,接下来你不得不处理下一个任务(下一题),然后你发现无论怎么样就是无法聚精会神,整个脑袋蒙蒙——你可能会想,是不是昨天没有睡好,或者觉得是旁边的人太吵了。

你的男朋友(或者女朋友),在你完全没有发现征兆的时候,突然说了分手,然后人就消失不见了,然后你会伤心欲绝,在很长的时间都无法忘怀这段关系——你可能会想,自己是不是太爱这个人,或者自己太脆弱了。

其实,你可能正被“蔡格尼克记忆效应”(Zeigarnik Effect)默默影响着。


蔡格尼克记忆效应(Zeigarnik effect;又称蔡加尼克效应) 是一种记忆效应,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,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。

这个现象是由蔡格尼克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。实验介绍如下:

20世纪2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Β.Β.蔡格尼克在一项记忆实验中发现的心理现象。她让被试者做22件简单的工作,如写下一首你喜欢的诗,从55倒数到17,把一些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珠子按一定的模式用线穿起来,等等。完成每件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大体相等,一般为几分钟。在这些工作中,只有一半允许做完,另一半在没有做完时就受到阻止。允许做完和不允许做完的工作出现的顺序是随机排列的。做完实验后,在出乎被试意料的情况下,立刻让他回忆做了22件什么工作。

结果是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忆68%,而已完成的工作只能回忆43%。在上述条件下,未完成的工作的记忆比已完成的工作保持得较好,这种现象就叫蔡格尼克效应。

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心理学,蔡格尼克记忆效应


根据这一效应,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可能对你的生活很有帮助的启发:

  • 如果事情没有做完,你的脑袋里就会一直想着那件事情,让你严重分心,越做越烦。

如果你发现有一件事一直让你严重分心,无法放下,这意味着你,需要一步一脚印慢慢走,直到最终把这件事做完,你才能把精神心力空出来,转移到其他地方。

  • 刻意中断学习,记忆或许更清晰

学习的时候,不要一次花很长的时间在一个科目上,想要让学习到的东西的记忆更加持久,你可以分段学习,例如,每30-60分钟学习一个科目并休息一次,不管你看到第几页,这样你的脑袋都会在潜意识里不断去回顾你刚刚学的东西,无意中加强学习记忆。


  • 制造出“悬念”更能让人意犹未尽

想要让人记住你,想要让人对你的印象深刻,想要让自己表达的事情让人意犹未尽,这就意味着你不能让人把你“一眼看穿”,也不能一次性把自己所有的手段都展现出来,可以透过“制造期待”,例如别人问你什么,你可以回答“你猜”等,保持神秘和悬念,这样对方心里会被激起“蔡格尼克记忆效应”式的悬念,让人产生意犹未尽、想继续探索你的渴望。一次约会或交流可能结束,但记忆却会继续存在对方心里。

  • 想要彻底结束一件事,最好能完成某些特定的“终结仪式”

如果你想要和一个人彻底分手,最好不要仅仅通过信息告知,因为“蔡格尼克记忆效应”的影响下,这件事很有可能会被视为未完成的,这就会可能在你或者对方心理上产生未完成情结,简单来说,随随便便,简简单单的分手会导致你或对方不能彻底放下这段关系。


“蔡格尼克记忆效应”就像双面刃,运用得当,能让你有效率地使用记忆、达成目标,但运用不当,就有可能会带来心理压力、烦燥分心。


分享
写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