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研究:一个人的性格可不可以改变?

习安心理
2020-01-23


“我怎么才能变得外向些呢?”


“我希望自己变得积极乐观。”


很多人都曾经想过要改变自己的性格,想试着培养积极的人格特质(例如外向、乐观),并使消极的特质(例如悲观、神经质)降到最低 。


俗话说,江山易改本性难移。这句话形容一个人想要改变自己的性格是非常难的。

可是,改变自己的性格是有可能办到的吗?


由人格心理学家内森·哈德森(Nathan W. Hudson)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 ,积极改变性格方面的人们,几乎都能成功达到所希望的结果。




改变人格的实验



哈德森的研究团队招募了377名心理学专业的学生,并让他们接受了60个关于人格测验的问题,以确认他们现在的人格特质。接着,请学生们选出他们想要改变的人格特质。


接下来的 15 周,学生们会收到一系列的“任务”,任务的目的在于推动他们实现他们所希望的人格特质改变。


例如,希望拥有“外向”特质的人,便会收到任务要求参与者与陌生人自我介绍;希望改善情绪稳定性的人,便会被要求花费至少一个小时来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。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进,而逐渐加强任务的难度。通过这种设计,研究人员测试参与者是否能够通过应对挑战来改变自己的个性。


最终,实验结束后,研究团队做出了结论:“学生越能成功完成任务,他们的性格特质在研究过程中的变化就越大。”也就是说:行动越多,改变越大。


4 个改变人格特质的方法


那么,既然“改变人格特质”是有可能的事情,那到底如何真正将它实现呢?从一个内向的人完全转变为一个外向的人非常困难,但你仍然可以根据心理学专家们的建议,做一些事情来对性格进行改变。





1. 有一个具体的计划


美国新闻工作者和作家协会副主席明达·泽特林(Minda Zetlin)在了解哈德森的研究后, 认为 我们也可以透过如研究中的实验过程来改变自己的性格。首先,找出自己想要改变的特质,接着为此计划一连串的“任务”,任务的行动要具体,例如与其设定这个月要结识三个新朋友的目标,不如具定设定一个目标是要参加四个聚会或社交活动,并在每个活动中与至少 10 个人交谈。


但是,任务内容同时也要符合现实,例如如果你是一个内向的人,很少社交,那就不要打算在一个月内成为聚会的焦点。


过度不切实际的目标将可能打击自己的信心及带来过大的压力,使得你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。


2. 改变自己的思维





社会心理康复专家肯德拉·切里(Kendra Cherry)指出 ,如果相信自己无法改变,那么你就不会改变。如果你想变得更加外向,但是你认为自己的内向是一种固定的、永久的、不变的特征,那么你将永远不会尝试去改变;如果你认为自己的个人特质是可变动的,那么你将更有可能努力去做改变。


3. 专注于过程


心理学家卡萝·德威克(Carol Dweck)认为 ,称赞“努力”而不是“能力”是至关重要的。不要想着“我很聪明”或“我很有才华”,而应将这些句子替换为“我非常努力”或“我找到了解决该问题的好方法”。


通过“专注于过程”的成长心态,你可能会发现,自己与目标的距离将逐渐缩短。


4. 假装自己已经是那样的人




停止给自己贴标签。当你给自己贴上“内向”的标签时,似乎就有个理由可以逃避那些社交场合。相反地,你可以开始认为自己是个外向的人——尽管你并不一定是,但这样的“假装思考”可以帮助你更有勇气去做那些帮助自己改变的事情,久而久之,便可能“弄假成真”。

心理学家克里斯托弗·彼得森(Christopher Peterson)便使用过这个方法,他很早就意识到,他内向的性格可能会对他的学术生涯产生不利影响。为了克服这个问题,他决定在需要的情况下展现出性格外向的样子。最终,这些行为变成了他的自然行为。他认为自己仍然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,但他学会如何在需要的时候变得外向。


付诸行动,坚持下去


人格心理学家内森·哈德森(Nathan W. Hudson)的研究也发现,虽然我们可以有意地改变性格,但是仅仅有改变的想法是不够的。实际上,不能用具体的行动来支持自己的目标似乎会适得其反,从而导致性格与所期望的方向相反。


研究团队认为,仅仅“希望改变”和“制定计划”是不够的,最重要的是必须付诸行动,并坚持下去。


分享
写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