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人生,不需要标准流程

习安心理
2019-11-01

人类,是“习惯的动物”。


纵观生活,从小到大,从求学到出社会,不论走到什么阶段,我们不知不觉地被“既定”的规律日程或是所谓“应该”做的事所制约,而若是偏离固有的规律,人们就会觉得自己犯了大错……




但,“习惯”的框架,总不知怎么地被根深蒂固在我们的脑海,也因此我们因习惯而衍生出了“例行公事”。


Psychology Today 的 Meg Selig 认为,这一系列我们所“刻意”创造的习惯,表现上是为了让我们的生活可以更加有效率,但却未想过,这一成不变的生活却限制了我们的行为。

就像从可以随时应变临时状况的机长转换到自动驾驶一样,只是不假思索像个机器人般,完全照着操作手册的“正确步骤”完成你的例行公事而已……


Murphy Paul 在 article for Time 中曾说过,你最没想过的,从一早起床、进浴室刷牙洗脸冲澡、换衣服准备上班、到转角早餐店买 365 天都一样的豆浆包子、走进地铁站,在永远的 老位置或座位等待下一班车到公司、接着开始一天的行程……嗯,你看,你的早晨大概只需要一点点的思维而已,因为你已经习惯做同样的事情,然后开始永远不变的“新的一天。”而这恰恰在一开始就抑制人们活跃的思考。




Paul 也表示,我们大多数人这种图个方便的方式,让平常生活忙到毫无想法,其实完全违背的神经科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所说:人应灵活思考、接受改变与开放思考的 “正常生活方式”。


但让我们惊讶的是,当我们意志消沉时,其实是最具创造力的时刻! 因为当你意志不清时,表示你无法控制自己专注在既定规则上,而悄悄地,令人意想不到的冲击或突破性思考就因此油然而生……


都说科技始终来自于人性了,所以,偶尔暂时当机放松,除了可以摆脱遵循在规则框架下的压力外,也可以激发大脑不同的思考模式,激发更多天马行空的创意,让“人”可以过得像“人”!




另外,为了要让自己可以随时处在“正轨”上,只要一偏离,就会觉得备感罪恶,这样超过身体负荷量的压力会伤害脑细胞,而所造成的损害,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创造力!


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一休和尚每次遇到问题时,思考后得到解答的反应吗?没错!简单来说,如果严重的话,可能会导致我们会失去“灵光乍现”的反应能力,如果我们没有了思考,那所有一切的科技演变怎么来?不就变回史前时代了吗!?


因此,为了不让我们的头脑被固定的生活模式框住了,别再沉迷于规律才是百分百的王道,适时地做改变才能让你的头脑更活跃!


换句话说,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,在一段时候后,表面上看来很有效率,但却带来负面的影响力,造成思维迟钝。


然而,在 John Tierney 看来,规律的习惯只不过是人的第二天性而已。因为持续重复性的动作,像是早晨起床后的制式顺序,其实也没有固定的常规可言,完全是个人的自发性行为。


Tierney 会有这样的想法是来自于中国儒家的士绅行为,这些文人绅士学习调整适当的行为举止,而日复一日的重复动作,渐渐融入变成身体的一部分而成为第二天性。


相对于道家而言,所注重的是解放自己,自然地去顺从内心的自我,因为道家所强调的是个人自由成长而非制式化的仪式教育。




专门研究亚洲文化的 Edward Slingerland 博士,更对于道家有着可爱的有趣见解,认为道家超过 2000 年后所带出来的随性文化,让他们成为“嬉皮始祖”。好,回归正题,到底为什么会有规律的既定规则产生呢?Slingerland 博士提出他的见解:像是学生生活、考试、找工作等等,为了提升竞争力,都必须要透过一定的方式来达成,中国有句谚语,“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”这些重复而为之的行为,就变成了“如果你想要成功,你就必须这样做!”


生活有规律并非全然是坏事,但一成不变也非好事!


或许在日常生活中,有秩序是必要的,但重要的是别对自己太苛刻,我们不是为了规则而活,“我思故我在”,规制的框架若造成你无形的压力,是否思考一下,持续性的重压皮球,当压力累积到一定程度,有一天它会以更大的反弹力回击~


记得,你是有智慧的人类,你是有创造力的,你是有应变反应能力的!适时适度的改变,会让你的生活更添不同的创意。



分享
写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