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珍贵的光芒——父母眼里的光芒

习安心理
2019-10-07

引言:我们一生都需要别人觉得自己是好的,从而自己对自己有良好的感觉。

特此声明:案例做了隐私保护处理。

前一阵在网上看到,在一个班级微信群里,一家长因为娃成绩好,日日炫耀还让别人也晒出来比比, 被踢出群。

有人戏谑,她得学会夹着尾巴做人。

科胡特说,每个人毕生都有获得欣赏性反映的需要。说直白点,就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别人觉得自己是好的,从而自己对自己有良好的感觉。这种需要类似我们的有机生命体需要氧气一样。


想起我小学时自学学会了吹竖笛,爸妈没注意到。家里来了客人,我就在屋里吹,但也没人问起。终于有一次,姐姐一个朋友听到了,说,你会吹竖笛呀。我很开心,终于被看见。

学心理学后发现,被看见,被认可,是每个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需要。

这种需要在生命早期尤为强烈。当孩子第一次学会走路,颤颤巍巍走向母亲怀抱的时候,母亲眼中闪耀光芒,为孩子开心,夸奖孩子。孩子将这份光芒收入心底,构建自己的核心自体。

再大一些,父母能否给到孩子镜映,就要看孩子的运气了。


注:镜映:顾名思义,就是镜子里映射出的影像,在镜子里找自己。代表的是一个人需要他人的共情、理解和肯定。比如:小孩子最初的镜映是希望从父母的眼里看到自己,他们喜欢在父母面前表现并得到肯定,从而证明“我存在、我是好的”。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这种需求给予健康正确的反馈,就会使小孩子的心理内核产生自信;如果父母对孩子镜映需求的反馈是错误的,就会使小孩子产生夸大自体和自卑。

我有一个来访,他小学努力学习,有一次期末终于拿到了班级第一,高高兴兴回家。结果母亲正处在对父亲的愤怒中,看也没看来访献上的成绩单,吼叫着责怪怎么不去给家里提水。这样类似的事情很多。来访成年后工作遇到一些困难, 尤其是类似要展示自己的场景。 另外他对拒绝或负面的声音分外敏感。这导致很容易陷崩溃边缘。这是核心自体不够稳固的表现。


核心自体稳固的人,一般是很好的被“母亲眼里的光芒”滋养的孩子,得到足够的看见,认可,会发展出健康的抱负心。另外,自体客体需要也会发展成熟,成熟后对赞誉的认可不会那么紧急,全然。比如两位女性,都在工作中取得了好成绩,回家都要面对一团糟的家庭问题。自体更稳固的一位,工作成就会滋养自己更久,更倾向于觉得自己是好的,有更多的力量去处理家庭事情。

注:自体是指:自己固有的特征与父母选择性的反应进行相互作用的结果。是一个内在的影像,包括意识和潜意识的心理表象。客体是指:他人,包括父母,或其他被爱、被恨的人,或是一个地方、一样东西或者一段幻想,这一切都与人有所关联并对人产生作用。

当孩子努力了并取得成绩,秀给你看,最想要的就是“母亲眼里的光芒”,但是,有时因为父母太忙,忽视孩子;有时是父母缺乏稳定的自信,无法接纳孩子健康表现癖,见不得孩子得意;更多的是,父母的自恋人格特质,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较少看到孩子。

这种情况孩子在被忽视,被打压后会怎样呢?

我前面的那个来访,当时妈妈非但没有为他高兴,反而吼他,他的第一反应是自己不好,产生羞愧感。 以后在类似正要去表现时羞愧感就出来,这个感觉很糟糕,于是回避,好像自己不需要被认可一样。 咨询期间有一次有升职机会,他很纠结,作为头号种子可还是跟我说可能不行,要不放弃吧。因为,如果失败了,太痛,太可怕,所以干脆不去争取。

没得到足够镜映的孩子,有时也会发展成另外一种形式。展示当然可以,每人都需要这个。但到哪个程度呢?开头提到的家长就过了,缺什么,就越要什么,她随时靠着外界的赞美肯定来支撑自己脆弱的自体,所以用力过猛。程度不合适也是心智化发展有问题,不能体会别人的感受。

夹着尾巴做人或者处处炫耀,都是成长过程缺乏“母亲眼中的光芒”,精神营养不良的结果。我们都希望孩子的往后余生,有健康的人格,让TA觉得,来到这世界,是一件不错的事情。

想起一首儿歌,“爱我你就夸夸我,爱我你就抱抱我。”这歌词对儿童成立,对成人同样成立。


作者:习安心理咨询中心特约咨询师:殷亚萍老师




分享
写评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