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现在想要的,真是你喜欢的吗?

习安心理
2019-09-05

根据相关研究,心理学家发现:多巴胺与“想要”有关,而血清素则与“喜欢”有关。


“想要” 指的是追求某个东西的动作,是我们朝思暮想、却还没到手的状态。比如你很想要买某名牌手机;比如你暗恋某个人想要追求ta;此时心中的感觉正是小小兴奋、却又担心无法得到的期待。


在脑中,让我们感觉想要、感觉期待的,就是多巴胺这个物质的工作。多巴胺的口号是:“我要!我要!”


而 “喜欢” 指的是,在我们拿到好东西之后,这个东西带来的好感受。亦即我们买到了手机觉得手机很好用非常满意的感觉;和喜欢的对象融洽相处,然后沉醉其中,那种享受的感觉。


喜欢的感觉主要由血清素负责,血清素的口号是:“这真的好棒!好享受!”


多巴胺和血清素运作的方式不太一样,两者各自独立,却也会互相影响。





“想要”与“喜欢”带来的快乐有何不同?

“想要”带来的快乐,和“喜欢”带来的快乐不太一样。区分两者是重要的,因为我们常常把两者混在一起。


“想要”带来的愉悦是很强烈的。


这种强烈,会让我们误以为东西到手时,我们一定会非常开心,非常“喜欢”。例如购物中,你好想好想买到那个限量商品。我们会在心里预言,要是真的抢到那个东西,一定会超级快乐的。


不过,我们的“想要”其实是个浮夸的演员。


几天后,你拿到包裹,拆开的时候,心情还算开心。但再过几天,你可能发现,自己其实根本没那么需要那个东西。


多巴胺就是这样一个顽皮的化学物质。它负责引导我们的注意力,去关注任何“可能”会带来好处或奖励的人事物,它的任务就是引导你去“想要”任何它觉得你应该想要的事物。


我们一直滑手机,正是因为手机里头有着各种新信息。探索信息对生存来说很重要。所以,多巴胺会在旁教唆、鼓励我们继续这么做。每当我们点下一个链接,多巴胺便喊:“太赞了,继续、继续,再来!再看一篇吧!”正是因为如此,我们明明吃饱,却还是有点想吃蛋糕;明明想睡,却还是有点想看一集影集。


对多巴胺来说,它并不在意你做了某事之后“是否真的快乐”,它比较在意你到底“有没有”去做那些可能会带来潜在好处的行为。


在你真的得到那个你关注的潜在好处之前,多巴胺会一直引导你去关注那个好东西。不过,一旦东西到手,多巴胺就走了,它的台词瞬间会变成:“那个,接下来就没我的事了喔,拜拜。”




“男人都该有台自己的车。车子可以让你因此而尊爵不凡,提升你的品味。你值得,也需要有一台车!”这类台词常出自展示场里的销售员或电视购物主持人。


说真的,他们其实多半不在意你买回商品之后,是否真的变成尊爵不凡、品味提升。他们只在意你是否真的“获得”了一台车(然后付了一大笔钱)。


发现了吗?他们其实就是真人版的多巴胺。


明察多巴胺的计谋:少点物欲,多让喜欢出场

神经学家贝里奇(Kent Berridge)曾说:“在解剖学上,‘喜欢’是个又小又脆弱的东西,它很容易就会瓦解,而且只占据大脑的一小部分。相反地,强大的‘想要’一旦启动,就很难终止。


从演化角度来看,若我们一直沉醉在“喜欢”里是很危险的。在史前时代,太认真喜欢、享受眼前的事物,就容易忽视逐渐靠近的野兽。同时,如果我们因现有物资够用,就停止继续寻找新物资,也可能对生存不利。


不过,来到二十一世纪。我们拥有的资源早已多过所需,背后也没有什么猛兽虎视眈眈,要把我们吃掉。



现代人应该多多练习安抚“想要”系统,明察多巴胺的计谋。少点物欲,少买那么多东西。多让“喜欢”出场。


我们可以坐在家里,喜欢、享受眼前现有的一切,不必借助更多的购买来让多巴胺开心。


所谓知足常乐,其实人类许多的不快乐,正是因为我们在该享受、好好“喜欢”的时候,却执着地想着:“我还想要,给我更多”。

分享
写评论...